2007年2月6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让我们荡起理解和宽容的双桨
本报连续报道引起各方好评:和谐是每个人的责任
本报首席记者 余春红

  在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之后,阿华给儿子小军一个口头承诺,这减轻了小军对学费问题的担忧,也缓和了紧张的父子关系,那场一触即发的父子官司嘎然而止。但是本报的这组连续报道也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和讨论:在生活贫困、亲情隔阂和法律规定面前,有多少像阿华和小军那样的父子最后能不伤和气,不伤亲情地解决问题?类似的社会问题该如何解决?

  媒体的责任心是润滑剂
  “一个家庭的和谐其实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密切相关,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,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阿华和小军的家庭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,因此,解决这样的问题也需要社会的责任。”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有西说。
  陈有西说,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通过法律解决,尤其是亲情关系,如果闹到法院处理,往往容易激化双方的矛盾,不利于问题解决。而本报的积极参与,最终让一对父子缓解了矛盾,避免了对簿公堂,这种解决方式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,值得提倡。
  杭州市中级法院行政庭庭长、高级法官尹昌平说:“一个小孩的一封电子邮件就能让新闻单位如此重视,并积极参与,最终通过牵线搭桥化解家庭纠纷,这是媒体责任心的体现,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。”
  尹昌平认为,小军和父亲之间的事看起来是件小事,但这样的事多了就会成大事,因此这需要媒体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去面对和处理。这对节约司法资源,减少社会矛盾都有积极的作用。少一场父子官司,就会多一点社会和谐。

  亲人的责任心和理解万岁
  如果你是“小军”你该怎么办?你会怎样去挽救和维系那面临危机的亲情?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80年代后期出生的年轻人。
  女孩小周说:“我会让父亲承担责任,这毫无疑问。但我会理解父亲的难处,对父亲的要求适可而止。”小周认为,打官司必然导致亲情的完全破裂,面对生活中的困难,包括贫困,互相理解是维系亲情所必需的。
  “谁愿意去打官司?”这是小军曾经对记者说的,同样也有其他人如此反问。20岁的小左对记者说,和亲人打官司,那是迫不得已之举。但是对一个在离异家庭生活的孩子来说,家长中的任何一方对子女的责任也是天经地义的,这是延续亲情的前提条件。所幸的是,在报社的帮助下,小军父亲的责任心复苏了。
  概括被采访者的看法,那就是一句话:责任心和理解万岁。

  家长须走出几个法律误区
  在阿华和小军母亲离婚的协议里有一条约定,阿华不负担儿子小军的抚养费。这一条对阿华后来的婚姻具有极大影响,它甚至是阿华后来婚姻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。而后来,这条协议也成了阿华为自己解释的理由之一。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条协议?
  记者采访了浙江乾衡律师事务所主任、浙江省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国离婚网(www.lhabc.com)的创办人柯直。
  柯直说,小军父亲以“在离婚协议里说,子女抚养由母亲一个人负责”为由,拒绝子女的抚养,这实际上违反了《婚姻法》和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的明确规定。按法律规定,未成年子女在父母一方的经济状况、抚养能力及社会实际生活水平发生变化时,可以提起要求增加、减少或免除抚养费。对于本案来说,在小军母亲无力抚养的情况下,他的父亲就有法定的义务。
  柯律师借此提醒那些正在离婚或准备离婚的已有子女的父母,无论是对离婚还是对子女抚养问题,不能意气用事;特别不能为了争取子女的抚养权,就不顾孩子能否健康成长、以子女的抚养费全部由自已承担作为抚养孩子的条件。这样是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,也可能与你本人的初衷背道而驰。        

  编后
  本报的这组连续报道到今天就暂告一段落了。撰稿人和编稿人都似乎言无尽,意未绝。所以,今后我们还将关注并为读者及时报道小军和他爸爸的故事。我们的心愿是,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亲情,健康成长,让所有的家庭和睦幸福。而这是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努力的。